“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真实描绘了佛山人对于食品安全的美好愿景。
历史坐标重回2013年,佛山领风气之先,在全省率先开启“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模式,提出要用三年的时间,创建广东首个“食品安全示范市”。今年,伴随着佛山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进入攻坚之期,三年征程犹在眼前。随着佛山首发食品安全白皮书,工作三年蝶变全程,更是在字里行间凝聚。
(佛山日报资料图)
阳光厨房、现代街市,现代养殖……忆及今年6月市食药监督管理局携手市食品行业协会、佛山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探寻佛山安全美食心动之旅”,参与者梁伯权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文华里食品安全示范街,他感受到阳光厨房的透明;在顺德大良现代街市,他则目睹了当前街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而在顺德生生养殖基地,高科技的养殖手段,更是令其大呼不敢想象。
三条特色线路,行程遍布五区,300余参与者一路走来,始终有着同样的观感,佛山“舌尖上的安全”确在转变,“边走边看边了解,我们看到的是食品安全工作真实的变化,这胜过很多口号式的宣传。”
市食药局相关负责人坦陈,市民通过亲身体验,客观、真实、完整地感受到佛山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成果。
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直面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也被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2013年,佛山启风气之先,在全省地级市范围内,率先提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的目标。
该负责人表示,创建两年多以来,佛山食品安全工作以十大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进而编织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全市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其中,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粮、油、肉、蔬菜和水产品等各类食物中毒发生率,更是明显下降。
部门的陈述,并非虚言,公众对于食品安全满意度与认知率,也与日俱增。
根据佛山最新公布的食品安全白皮书显示,2014年,佛山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为75.4%,较2011年满意率高出20.9%,同时也比2014年全国满意度52.3%高出23.1%。今年上半年,佛山公众总体满意度更是高达80.1%。
而与满意度相呼应,佛山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知晓率,也较以往有所改善。其中,2014年公众常识知晓率达85.4%,其中五区中又以顺德区知晓率最高,高达90%。
该负责人对此表示,“这直接反映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市的系列成果。”
(佛山日报资料图)
市民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绝非偶然。公众认同背后,始终凝聚佛山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的艰辛点滴。示范市建设目标三年蝶变,亦由此展现。
据记者了解,在创建期间,全市食品抽检数量达到了千人4批次标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始终稳定良好,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评价性抽检内在合格率,亦在95%以上企稳,更为重要的是建设期内,佛山坚决对Ⅲ级(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说不。
得益于良好的运作机制,佛山目前相继建立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而随着食品安全工作重心的下移,镇(街道)一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也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目前佛山各级政府均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食品安全考核结果列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工作经费也被纳入同级财政,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机制的落实,令食品安全工作管控,迎来创新之机。
三年创建期间,佛山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并且实施“黑名单”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级监管覆盖率更创历史地超过了95%。不仅如此,餐饮服务行业量化分级管理率也高达98%。
同时,全市依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从而建立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市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使得食品安全管控更具指向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佛山更先后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5条,全市中型以上餐饮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正全面推广“阳光厨房”模式,全市2285家阳光厨房相继落成;而全市10个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100%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市建成1280家食品安全示范点(店)等,更成为擦亮佛山食品安全品牌的点睛之笔。
(佛山日报资料图)
随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目标相继达成,全市对此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也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如今在佛山,市食药监部门通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成立“两法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专项立案监督。其中作为最大亮点,市、区两级公安部门成立的食品药品犯罪侦查经侦支队、大队,更是成为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急先锋。
随着机制队伍的落实,佛山对于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逐步增强。2013年以来,市食药系统先后组织开展“三打两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百日行动”等专项打击行动;2014年,全市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172宗,涉案货值约2303万元,罚没款636.2万元。
(佛山日报资料图)
除了强化打击手段,全市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黑名单”制度也被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记者了解,佛山目前探索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对全市847家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生产单位实行分级监管,“黑名单”制度则进一步加大了对诚信缺失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治理力度。
与此同时,佛山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注重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目前,佛山修订并印发了《佛山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佛山市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指南》,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如今还以食品安全重点工程为示范市建设的突破口,通过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推行先进管理体系,以点带面推进示范市建设。
(一)食品集中加工中心
目前,佛山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已建集中加工中心10个,入驻经营户达212户,以烧腊和豆腐集中加工为主。
(二)肉品统一配送体系
为确保肉品质量稳定,最大限度消除肉品质量安全隐患,佛山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肉品统一配送工作。目前,佛山肉品统一配送比例达到100%。
(三)阳光厨房安全示范
佛山积极推进“阳光厨房”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2285家“阳光厨房”,远超省下达指标。
(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佛山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全市参与升级改造的268个1000平方米以上市场均已完工,累计投入改造投资额3.6亿元。
(五)现代农业流通体系
佛山市加大智慧“菜篮子”项目建设,利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加速农产品和城市社区居民的对接,真正实现产销直接对接。
(六)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依托佛山市智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统筹食品溯源平台建设,统合投诉举报和食品安全溯源等多项监管功能,向市民提供生产者、出产地等信息查询服务。
(七)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佛山自2013年6月起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水产品标识管理工作,在市内四大淡水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和7家水产物流企业推行水产品标识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
(八)食品安全示范体系
佛山市在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市的过程中,创新性开展示范区、镇街、示范点(店)的创建和评选工作,形成市、区、镇街、点四级示范体系。
(九)风险监测防控体系
为保证食品安全,佛山市建立起风险监测防控体系,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获取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从而减少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十)检验资源整合平台
原佛山质量计量检测中心食品部被纳入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成立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各区以现有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为基础,建立区、镇街食品药品快检快筛平台。
1、2014年佛山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率为75.4%,比2011年的满意率高出了20.9%;
2、佛山目前共建成2285家阳光厨房,10个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完成268个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改造率达到100%;
3、全市建成1280家食品安全示范点(店),超额完成之前设定的1000家示范点(店)的目标;
4、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
5、全市847家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生产单位分级监管覆盖率达到100%,餐饮服务单位分级监管率也达到98.3%;
6、2014年,全市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172宗,涉案货值约2303万元,罚没款63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