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味料

来源:广东省食药监局 时间:2016-03-24
分享到:

  调味料,也称佐料,是指被用来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从来源上,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少数为动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干柴鱼)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 从调味料所添加的味道上分有酸、甜、苦、辣、咸、鲜,麻。添加的香气上有甜香、辛香、薄荷香、果香等。

  

  (一)食盐质量的鉴别。

  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状调味品。

  (1)颜色鉴别。

  感官鉴别食盐的颜色时,应将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仔细观察其颜色。良质食盐:颜色雪白;次质食盐: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劣质食盐:呈暗灰色或黄褐色。

  (2)外形鉴别。

  食盐外形的感官鉴别手法同于其颜色鉴别。观察其外形的同时,应留意有无肉眼可见的杂质。优质食盐:结晶整洁一致,坚硬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不结块,无反卤吸潮现象,无杂质;次质食盐:晶粒大小不匀,光泽暗淡,有易碎的结块;劣质食盐:有结块和反卤吸潮现象,有外来杂质。

  (3)气味鉴别。

  感官鉴别食盐的气味时,约取样20克于研钵中研碎后,立即嗅其气味。良质食盐:无气味;次质食盐:无气味或夹杂稍微的异味;劣质食盐:有异臭或其他外来异味。

  (4)滋味鉴别。

  感官鉴别食盐的滋味时,可取少量样品溶于水中,沾取少许尝试。优质食盐:具有纯正的咸味;次质食盐:有稍微的苦味;劣质食盐:有苦味、涩味或其他异味。

  

  (二)亚硝酸钠与食盐区别。

  亚硝酸钠是一种含氮化合物,是一种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是一种氧化剂,一旦误食进人体后,能将血液中具有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使其失往携氧能力,从而影响正常带氧的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开释氧的能力,出现一系列的毒性反应。为此,对有疑虑的食盐,可用以下方法往鉴别:

  (1)看透明:亚硝酸钠与食盐都是白色结晶体粉末,无挥发性气味。亚硝酸钠一般是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体,而食盐是不透明的。

  (2)水试验:取5克左右的样品放进瓷碗内,加进250克冷水,同时用手搅拌,水温急剧下降的,是亚硝酸钠,因为亚硝酸钠比食盐溶解时吸热快。

  

  (三)酱油质量的鉴别。

  (1) 摇摆瓶子,看酱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优质酱油浓度很高,粘性较大,活动慢,劣质酱油浓度低,像水一样活动较快。

  (2) 看瓶底有无沉淀物或杂物,如没有则为优质酱油。

  (3) 看瓶中酱油的颜色,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而不发乌。

  (4) 打开瓶盖,未触及瓶口,优质酱油就可闻到一股浓厚的香味和酯香味,劣质酱油香气少或有异味。

  (5) 滴几滴酱油于口中品尝,优质酱油味道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味长。

 

  (四)食醋质量的鉴别。

  (1)光彩鉴别

  感官鉴别醋的光彩时,可取样品置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用肉眼直接观察。

  优质食醋——呈琥珀色,棕红色或白色。

  次质食醋——光彩无明显变化。

  劣质食醋——光彩不正常,发乌无光泽。

  (2)体态鉴别。

  感官鉴别醋的体态时,可取样品醋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对光观察其混浊程度,然后将试管加塞颠倒以检查其中有无混悬物质,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有无沉淀及沉淀物的性状。必要时还可取静置 15分钟后的上清液少许,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有无醋鳗、醋虱,醋蝇。

  优质食醋——液态澄清,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或醋蝇。

  次质食醋——液态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或生有少量醋鳗。

  劣质食醋——液态混浊,有大量沉淀,有片状白膜悬浮,有醋鳗、醋虱和醋蝇等。

  (3)气味鉴别。

  进行食醋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置容器内振荡,往塞后,立即嗅闻。

  优质食醋——具有食醋固有的气味和醋酸气味,无其他异味。

  次质食醣——食醋香气正常不变或量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食醋——失往了固有的香气,具有酸臭味、霉味或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

  进行食醋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许食醋于口中用舌头品尝。

  优质食醋——酸味柔和,稍有甜口,无其他不良异味。

  次质食醋——滋味不纯正或酸味欠柔和。

  劣质食醋——具有刺激性的酸味,有涩味、霉味或其他不良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