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有些人容易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且体形偏瘦,还会有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常感觉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等现象,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志强表示,此为阴虚体质患者表现,建议秋冬养阴,并推荐养阴方法。
环境起居:夏应避暑,多去海边高山。秋冬要养阴。居室应安静。不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木瓜、菠菜、无花果、冰糖、茼蒿等甘凉滋润食物,喝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
药物调养:可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玉竹、枸杞子等药。常用方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肺阴虚,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宜服天王补心丸;脾阴虚,宜服慎柔养真汤;肾阴虚,宜服六味丸;肝阴虚,宜服一贯煎。
可以补阴的药物有: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乌梅、桑葚、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海参、鸡子黄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中药,制成药茶或药饮来改善一些阴虚的症状。
补阴的成方:最有名的要数六味地黄丸,它是由“三补”(山萸肉、熟地黄、山药,滋补阴、血、气)以及“三泻”(丹皮、泽泻、茯苓,清火、凉血、除湿)六味药组成,调补肝肾,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的体质。
根据不同症状,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变生出多种中药成方,如治疗肺阴不足证可用麦味地黄丸; 治疗肝阴不足、视物模糊可用明目地黄丸;治疗肝阴不足、两目干涩可用杞菊地黄丸;治疗五心烦热、虚火上炎、颧红盗汗可用知柏地黄丸等。
食谱推荐:
1.年老阴亏、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部烘热、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鸡蛋1个,打碎调匀蛋黄蛋清,用沸水冲开,待温后用蜂蜜调服。
2.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3克、决明子3克每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若有口燥咽千、咳痰带血、皮肤干燥、可用百合6克、麦冬6克、枸杞子3克、黄精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3. 如果感觉心悸心慌、气短烦渴,可用党参9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4. 年老体弱真阴不足,可用左归丸:治疗阴虚火旺可用大补阴丸等。补阴类的中药多滋腻,如果服药过程中有食少便溏的症状,应遵医嘱服用。
选用冬虫夏草、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各25克,煎汤服用,有养肝肾之阴、清虚热安心神之功效,最适合阴虚人士补肝肾之用。
还可选择适合阴虚体质的药膳,如四味养阴粥:山药100克、粳米l000克、枸杞子25克、百合25克,加水煮烂熟,调味即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健康养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