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 医生建议小朋友接种疫苗

来源:珠江时报 时间:2017-06-20
分享到:
  日前,3岁的小玲从幼儿园放学后,因发烧到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儿科副主任医师黄佩华检查发现她的咽喉、手掌、足底都有红色小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近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黄佩华说,目前医院每天的接诊数上升了30%左右,她建议小朋友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幼儿园同时要加强防控。
  手足口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童为主。“幼儿园是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只要有人患病就很容易流行开来,所以幼托机构一定要做好防控措施。”黄佩华提醒。
  她介绍,一般的手足口病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手足口病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感染。
  黄佩华提醒,“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多喝开水、尽量不吃生食,还要勤晒衣被,保持居室清洁和空气流通。同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EV71型病毒有预防疫苗
  近期,手足口病流行,家长要尽量少让小朋友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晨起,家长要多留意检查小朋友的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以及口腔有无异常,并注意他们的体温变化。”黄佩华提醒家长。
  “除了做好防控措施,适龄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幼儿园小朋友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发的手足口病。”黄佩华介绍,2015年12月,国内两家疫苗企业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生产注册审批。
  EV71疫苗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EV71疫苗在人群中的应用,可为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以及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提供防控措施。”黄佩华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多数患儿一周内可自愈
  若小朋友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由于手足口病患病前几天及病愈后一周还有传染性,因此,手足口病患儿病愈后至少半个月的时间不能去幼儿园,或是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并且要避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黄佩华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小朋友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绝大多数患儿会在7~10天内自行痊愈,不留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黄佩华说,轻症患儿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个别重症患儿只要在早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文/珠江时报记者孙茜通讯员苏荃芬黄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