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职业病呈现高发态势。对工作中经常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群体,包括现场作业工人和安监执法人员,安仔提醒:除了在作业场所要做好防护措施外,还要了解职业病症状,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针对常见的职业病,平时还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减轻职业病危害。
接触铅物质人员
对象:采铅、冶炼、印刷铸字、搪瓷、油漆人员等。
不适症状:由于铅的累计吸收易导致铅中毒,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影响健康和学习。存在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其血铅含量在50μg/dL左右,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饮食注意:最好每天喝上2~3杯牛奶,并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类、蛋类、及豆类、豆类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能够与铅结合形成一种不可溶性的化合物,维生素C又可与铅物质结合形成溶解度低的抗坏血酸盐,水果中的果胶物质可使肠道中的铅物质沉淀,从而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
接触苯物质人员
对象:香料制造、药物、橡胶、染料、油漆及鞋类制造等行业的工作人员。
不适症状:慢性苯中毒患者平时主要接触含苯有机溶剂,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白细胞计数减少,重者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还有一部分无组织管理的劳动人员,从未进行过职业健康检查,例如个人承包的装修装饰人员,他们在喷漆时一般都没有通风排毒设施,这部分人更容易发生职业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
饮食注意:这类人群应多吃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鱼、乳类、动物肝脏、兔肉、糖类、豆制品、西红柿、橘子等。因为高蛋白的饮食可以促进苯的氧化,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高糖类可以促进苯衍生物的排出;维生素C可以缩短凝血时间,防止白细胞降低;控制脂肪食量,可以减少苯在体内的积蓄和吸收。
接触汞物质人员
对象:从事矿业中的汞矿开采以及油量计、气压表、荧光灯、整流器、温度计、石英灯等产品的生产人员。
不适症状:常为职业性吸入汞蒸气所致,少数患者亦可由于应用汞制剂引起。症状可先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随后有情绪激动或抑郁、焦虑和胆怯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脸红、多汗、皮肤划痕征等。肌肉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和舌,以后累及手臂、下肢和头部,甚至全身,在被人注意和激动时更为明显。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齿龈肿胀和出血,牙齿松动和脱落。口腔卫生欠佳者齿龈可见蓝黑色的硫化汞细小颗粒排列成行的汞线,是汞吸收的一种标记。
饮食注意:这类人群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等。
接触锰物质人员
对象:从事陶瓷、电焊条、干电池等作业的有关人员。
不适症状:主要见于长期吸入锰的烟尘的工人,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且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和精神失常。接触锰机会较多者包括锰矿开采和冶炼、锰焊条制造、焊接和风割锰合金以及制造和应用二氧化锰、高锰酸盐和其他锰化合物的产业工人。
饮食注意:这类人群应该多吃些含铁元素丰富的食品,例如瘦肉、动物肝脏、红薯、芹菜、黄豆及豆类制品等。
高温作业者
对象:从事轧钢、铸造、熔炼等高温作业的人员。
不适症状: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一般临床上将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
饮食注意:这些人群除了多喝水以外,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肉、鱼、动物肝脏、蛋类、卷心菜、西红柿。
高噪声作业者
对象:从事凿岩机、砂轮机、电站、纺织、车辆驾驶等高噪声作业的有关人员。
不适症状:人长期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中工作,大规模出现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极大。以香港为例,由噪声导致的职业性失聪人数一直位于职业病排名的前两位,严重时甚至高达66.6%。高噪声作业区域是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场所,准确识别高噪声作业区域,有利于直观形象地了解作业环境中的噪声能量大小及空间分布情况,有利于企业职业健康的管理。
饮食注意:如果能够注意在膳食中多补充维生素类营养,尤其是维生素B类,比如瘦肉、蛋类、西红柿、萝卜、芹菜、动物肝脏、水果等等,对于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改善听力,减轻噪声疲劳等大有益处。
除以上人群外,还有这几类人群要注意饮食:粉尘作业人员常吃些猪血,接触砷等有毒物质者可在平时的膳食中多安排些砂糖;接触磷物质的人员应该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瓜果蔬菜及含较多钙质的食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应该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品等。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时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慎防职业病危害健康,如果发现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医治。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邹新霞、通讯员/彭小婷、何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