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食品安全检测车停放在张槎大江市场门口,车上工作人员正在对菜市场里卖的蔬菜样本进行随机检测,并免费受理市民送检的食用农产品。
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佛山全市食用农产品外源性输入比例不断增加,本地消费的食用农产品大约有80%来源于外地。食用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销售量大、周转周期快,易腐烂变质等特点,如何保证食用农产品安全成了全市食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
昨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一年多来,我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为抓手,投入超过6570万元,建设运行各类食用农产品快检室达到500多个,快检车19辆,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民餐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投入6570万 建立快检室500多个
昨日凌晨时分,城市逐渐安静,但在禅城扶西市场,这里刚刚进入一天最忙碌的时刻。作为禅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周边的餐饮单位,习惯在此时来这里选购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鲜食材。
毗邻市场的市场办公楼一楼,佛山市易运检测中心里灯火通明,门口的玻璃门不时被送检的采购商们推开。
“每天零时到上午8时,我们3个工作人员要接受至少100份的蔬菜瓜果送检,多是来市场采购的学校饭堂、超市、机关单位送来的,另外还有完成政府要求的30份随机抽检。”检测中心负责人雍义虎介绍,由于市场只做蔬菜批发,所以快检室只做农药残留的检测,约半个小时就能给出检测结果,30份随机抽检的结果第一时间公示在市场入口的显示屏。
“如果样品第一次检测不合格,我们会进行第二次检测,如果还有问题,就会禁止批发商进场销售,对已经进场,则进行下架、封存、销毁等处理,批发商对结果有异议,可以到第三方资质机构进行精密的定量检验。”雍义虎说,我市食药监管部门还经常开展“双随机”比对评价工作,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随机选取的快检实施单位进行蔬菜、水产品快检比对,进一步完善对市场快检工作的监督检查。
易运检测中心是佛山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6年7月,广东省食药监管局牵头在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的1000家农贸市场同时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佛山市以此为契机,率先在三水区开展试点。
昨日,市食药监局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科科长霍少秋介绍,通过成立工作专责小组,印发工作方案等方式加强部署协调,过去一年多,全市食药监系统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面共投入财政经费6570万元,建立了市、区、镇(街)、市场的四级食用农产品快检网络,投入运行的各类食用农产品快检室达到500多个,快检车19辆,实现了综合批发市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每天快检样品数不少于30个;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每天快检样品数不少于20个; 在零售农贸市场,每天快检样品数不少于10个,其中水产品每月快检样品数不少于10个,确保覆盖每一个商户。
其中,我市的210家民生实事农贸市场在2017年5~11月份,共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515189批次,合格514206批次,快检任务完成率110%,发现并处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983批次11770公斤,有效保障了我市农贸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大数据应用 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在快检体系的建设中,我市还加强注重规划提升,出台《佛山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和《佛山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7-2019年)》,提出以快检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快检能力提升为保障,以快检数据综合分析利用为手段,不断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在基础建设方面,市级层面率先动作,在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高水平检测室,实现了检测能力、把关能力的提升,改变了过去检测室蔬菜、水果农残单纯速测卡快检的快检方式。9家批发市场现日均可以完成蔬菜、水产品农兽药残留市场自检及经营户送检共约1500批次。另一方面,各区积极响应,快检工作特 色 纷 呈。禅 城 区 构 建“1+4+5+500”检测网络(1个检测中心、4个检测站、5辆检测车和500个检测点),整体提升区内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南海区打造市场自检、流动车快检和区域联检“三检联动”的快检模式。目前,配置检测室的农贸市场达到141家,超过区内农贸市场总数的八成,检测车有9辆,计划新建区域联检检测室45个。顺德区内188个农贸市场全部建立了自检室,2辆快检车、10个镇街监管部门的检测室均已投入运行,并试点“快检追溯+电子支付+责任保险”模式。三水区、高明区按照高标准,建成81个快检室(车),同时具备系统自动分配快检任务、自动收集快检结果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和公示功能。
其中在三水区,食品市场安全检测体系由检测室基础性建设、食品快检数据平台建设两大部分组成。三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市场监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平台每天自动对三水所有登记在案的市场经营户进行排队,为各个快检室和流动快检车科学分配检测任务,保证同天同一档口不重复抽检,也保证农贸市场的每个食品经营档口平均每周抽检3次以上。
利用快检大数据,监管方也能增强抽检的靶向性。上述负责人介绍,9月份的快检数据显示,豆角出现不合格的频率较高,监管部门及时向各市场发布警示,并随后的抽检中增加对豆角的抽检频率。
免费送检快检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在佛山各区,食药监管部门还根据快检能力,免费为市民开展食品快检服务。食品安全快检车日常走街串市,广播、发放食品安全提示,免费受理市民送检的食用农产品,成为文明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霍少秋介绍,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快检室(车)不仅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还提高了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目前,各试点农贸市场安装了LED显示屏,滚动公布当天的快检信息,并探索二维码快检信息公示制度,方便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掌握市场快检信息。发挥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官方公众号的宣传引导作用,定期公布全市流动检测车运行路线和组织“你点我检”等免费送检活动,方便市民送检。
今年初,三水西南街道的韦姨关注三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官方公众号,每周日,公众号就会推送快检车的一周排期。韦姨时不时就会将家里买到的肉制品、米面制品等送到快检车去检测,“前阵子,朋友寄来不少腊肉,我这周就拿过去检测。”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还探索在批发市场设置食品安全科普体验馆,向市民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并体验快检操作。目前禅城区、三水区已经先后建立了体验馆,可为市民提供免费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服务、公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向市民提供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相关资讯。
文/佛山日报记者张少鹏见习记者黄妙哲通讯员崔嘉仪图/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吕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