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不愿洗菜做饭,点点手机,外卖送到家门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95亿。
9月1日,旨在促进外卖行业健康发展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下称《规范》)正式施行,引发社会对外卖配送服务的关注。
连日来,佛山日报针对外卖规范问题开展调查,调查显示,叫外卖已经成为大部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仅有2%的受访者没有点外卖的经历。但67%的人认为目前我市的外卖服务水平一般,市民对外卖的“槽点”集中在送餐时间长、性价比低等方面。
为此,昨日,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外卖平台、送餐员和外卖达人为大家支招如何“错峰”点餐及挑选性价比高的餐厅。
新规要求:
对外卖实操细节进行规定
《规范》明确规定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同时配送箱、配送车等也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在服务人员方面,要求对配送人员进行身份审核。
此外,《规范》也对一些实操层面的细节进行了规定,例如:外卖配送员到达消费者门口,应轻声敲门,若无人响应,应电话或短信联系消费者; 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收取小费等。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做外卖骑手一年半的阿源表示,不进家门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至于“轻声敲门”,他觉得没这个必要,“一般住户楼下单元门有密码,配送员上不去,就会在楼下等,能上去,也是按门铃或者打电话,让顾客到门口拿。”
“我们基本都按消费者的要求配送,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好评。收到好评较多,系统会优先派单给你。”阿源说。
记者也就此采访了两家网络订餐平台的佛山负责人,他们都表示,新规并非是政府的强制性标准,对平台影响不大,但公司的很多规范与新规都相似。例如,在人员审核和配送规范方面,骑手上岗前都需要培训、考核,办理健康证。
记者调查: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外卖服务一般
新规的出台有其积极意义,但一方面也折射出市民对目前外卖服务的不满意。近些年,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泥沙俱下,出现了无证经营等现象。
8月29日佛山市、区、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辖区公安机关配合下开展统一行动,开展网络订餐无证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相关执法人员248名,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16家,其中现场查封16家店铺。
佛山日报发起的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有叫外卖的经历,仅有31%的人对外卖服务感到满意,67%的人认为服务一般,市民对外卖的“槽点”集中送餐时间长、性价比低等方面。
最头疼:送餐慢
支招:下单要挑时
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而言,送餐慢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平时,在午餐高峰期叫外卖,一般都要等上40分钟或更久的时间。
“最长的一次,我等了两个小时才送过来。”住在禅城东方广场的李小姐不止一次遇到龟速送餐的事情。9月4日,受台风影响,佛山风雨交加,当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李小姐在手机下单叫外卖,原本预计40分钟送到的外卖,她足足等了1个半小时,中间还遭遇了一次“假送达”。
“当时外卖状态显示已送达,但我根本没收到,也没人联系我。”李小姐表示,她拨打派送员的电话,得到的解释是自己先给附近一家人送餐,但郑小姐的配送时间已经到了,所以就先选择了到达,很快就会送去。“当时觉得送餐也很辛苦,就答应了,没想到又等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到。”
前、昨两日的午餐、晚餐,记者分别在11时、11:30和12时、18时在两家不同的外卖平台订餐,结果显示,除了11:30和18时下单的外卖比预定时间稍晚1~3分钟外,其余订单均提前到达。
饿了么外卖平台给出的数据支持了记者的体验。数据显示,午间外卖高峰是11时~13时,订单量占比28.9%。晚间外卖高峰期为17时~19时,订单量占比20.7%。
外卖小哥添财支招,11时半至12时半期间是订餐高峰期,订单量多达60单,配送员开电动车一次只能配送十几单,平均用时1小时。12时半后点餐,避开高峰期,送达时间缩减一半。下午订餐的最佳时间是避开17:20~18时这一区间。
最无奈:性价比低
支招:悭钱有妙招
调查显示,有受访者表示,性价比低是他们不愿意叫外卖的主要原因。
“一个外卖,算上配送费和打包费,就贵了6~7元钱,不划算。”刚踏入社会的小润是少数不叫外卖的人,她算了一笔账,平常一个10元的堂食简餐,一旦变成外卖,身价立刻升高到20元左右,对于月薪只有3500元还要租房的她而言,着实有些吃不消。“很多商家都还设置了满多少元才送,这样一算,一顿饭没有20元是吃不下来的。”
有5年订餐史的梁小姐是名资深的外卖达人。对于如何挑选性价比高的餐厅颇有心得。
“先看评论,再看打分。外卖平台显示,满分5分在4.5分以上的商家性价比相对较高。”梁小姐说,部分商家有满减活动,先领取店铺优惠券,再下单。部分平台还有个拼手气红包活动,抢到最大的红包也很划算。
另外,同一家店铺在不同外卖平台的配送费有时会相差甚远。而且不同天气的配送费也不相同,所以下单前,先货比三家也是一个省钱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