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南方部分海域发生赤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及餐饮单位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请尽快就医。
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贝类,可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马上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处理。
食药监总局提醒各经营企业、餐饮单位、消费者,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应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另外,还需提醒消费者,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夏天潮湿闷热的气候非常适宜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其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会导致食物的腐败变质,在食物贮存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倍加注意。
贮存时,凡需要冷藏盒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尽快置于冰箱贮存,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放在冷藏室的水产品或肉制品保质期一般为2至4天;食用油应在避光阴凉条件下贮存。
制作过程中,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做现吃,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水产品蒸煮时需要加热至100℃并持续10分钟以上,尽量不要生食。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黄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