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为你保驾护航 如何保障餐桌安全?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7-03-17
分享到:
  过去的“吃了吗”变成现在的“吃点好的”,人们问候语的变化显示了新阶段老百姓对于食品的高要求。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就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入口的事情马虎不得,今日,记者采访市食药监局和市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谈谈如何保障自己“餐桌上的安全”。
  吃
  线上订餐需谨慎
  团购餐饮行业经过过去两年的兴起、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以美团、饿了么以及百度外卖为首的三巨头格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乐意享受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不过由此带来的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消费者。
  随着线上餐饮外卖服务不断拓展,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多家平台暴露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消费者留意。
  市民赵丽向记者反映,她曾经通过电商平台点餐,看到店家提供的商品从健康沙拉到意大利面再到秘制烤肉一应俱全。而当点击进入商家的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时,网友发现,这家餐厅营业执照上清楚地标示经营范围为“现制现售:果蔬汁类”,餐厅服务许可证上也明确标注限售类别为现制现售的果蔬汁。
  其实类似这样的经营范围超限以及“幽灵餐厅”都是网络订餐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佛山市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网络订餐平台上线餐饮店单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后,市食药监部门及时对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等三大主要网络订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展开抽查行动。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3家主要的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347多名送餐员聘任为佛山市食品安全义务协管员,参与食品安全协管,收集、举报食品经营者的经营食品安全违法信息。下一步,市食药监打算探索建立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惩戒机制,推动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供者规范经营,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喝
  建立诚信是关键
  要保障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除了要关注吃的,还要关注喝的。近年,酒水消费陷阱频出,最常见的陷阱之一是饭店内的“狸猫换太子”。
  有的餐馆在消费者预订或点餐完毕后,暗自将消费者所点的高档酒水偷换成价格差异很大的低廉酒,这类现象所涉及的酒水多为进口葡萄酒。还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赚取更多不法利润,以极低的价格从制造假冒伪劣酒水的商家处批发假酒,当做真酒销售给消费者。
  此外,消费者还要警惕酒类品牌虚假宣传。消费者许某曾在电商平台购买某品牌价值2800元的“保健酒”,该网站宣传该酒是“十全大补酒”,精选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集滋养脾胃、免疫调节之功效。后许某向所在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咨询后得知,该产品并非保健酒,其宣传违反了广告法规定。
  常见的酒类消费陷阱还有以次充好、“傍”名牌、以“内部特供”“国家机关专供”等名义误导消费者等,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加强防范。
  酒水消费问题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建立诚信体系是保障安全的关键。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但唐勇介绍,去年下半年,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与佛山市酒类行业协会签署《共同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协议》,该协议的核心内容为市消委会和市酒协双方共同开展消费维权,保障消费者权益。此外,双方还开展“佛山市酒类经营诚信示范单位”评选工作,通过建设行业诚信自律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
  文/佛山日报记者王紫君、汤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