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最新的《学生餐营养指南》,对于6-17岁学生日常三餐供餐的营养供给、健康饮食给出了指导意见,以此保证学生生长发育的健康。但由于贪一时口腹之欲、担心营养不足,不少中小学生仍存在诸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生餐吃什么有了新标准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学生餐营养指南》,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该项标准规定了6岁至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配餐原则等。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
标准提出,学生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其中谷薯类包括米、面、杂粮和薯类等。蔬菜水果方面,每天提供至少三种以上新鲜蔬菜,一半以上为深绿色、红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适量提供菌藻类。鱼禽肉蛋中,禽肉可与畜肉互换,鱼与虾、蟹等互换,各种蛋类互换。优先选择水产类或禽类;畜肉以瘦肉为主,少提供肥肉。每周提供1次动物肝脏,每人每次20g至25g。平均每人每天需提供200g至300g(一袋/盒)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酸奶。每天提供各种大豆或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脑等。
标准还特别提出,学校要经常提供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芝麻酱等富含钙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如深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动物肝脏、海产品、蛋类、深色蔬菜和水等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健康饮食需注意正确吃法
“《学生餐营养指南》为青少年健康饮食提供了专业的指引,也适用于父母为子女准备日常饮食进行参考,根据该指南饮食可为青少年提供足够的营养。”佛山市中医院营养科潘永主任中医师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青少年肉食过量、营养过剩的情况相当普遍。年纪轻轻就吃出“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肥胖的案例也时有出现,所以倡导合理、健康的膳食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潘永指出,除了饮食的“内容”和分量需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如何正确饮食也非常重要。例如烹饪方式应以蒸煮为最佳,忌煎炸烧烤,减少高温多油烹制的食物影响消化功能。
此外,如今不吃早餐、挑食、摄入过多垃圾食品等现象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这些不健康的习惯将会限制他们的营养摄入,从而影响着生长发育和学习状态。青少年应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间隔4—6小时,每餐能量约各占三分之一,正餐不以甜食、零食、饮料等代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健康营养的早餐是使人体整个上午处于精力充沛状态的关键,合理的搭配是必不可少的。维持稳定的血糖及大脑、血红细胞、肾髓质细胞活动的能量离不开葡萄糖,所以谷类食物不可或缺。再配以鸡蛋或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可减慢胃排空时间之余,还可提高学习记忆和免疫力。此外,课间应适当进食水果。尤其鸡蛋富含卵磷脂,对于大量用脑的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要。每天可以进食水煮溏心蛋1~2个。
勿乱“开小灶”
“饮食上必须以清淡为主,注重食物多样性,三餐约八分饱为宜。”潘永表示,包括指南内提出的指导意见,都非常强调食物的多样性。一天三餐中食用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有助于吸收不同的身体所需元素和营养,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认为以五谷杂粮等作为主食相比于白米饭更为健康,这不能一概而论。
潘永指出,由于很多青少年在求学阶段每天脑力劳动较多,相对消耗也较大,所以还是建议以适量的米饭作为日常主食为佳。因为米饭分解成的葡萄糖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这样会使得大脑细胞工作得更有效率。
潘永提醒,不少家长常会煲各种养生汤水、补品给求学阶段的孩子进补,觉得孩子学习任务重时每餐“开小灶”加餐,甚至为他们准备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希望以此补充精力、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还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潘永表示,青少年只需维持合理的日常饮食,并无进补的必要。而且老火汤长时间熬制后对于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未必很大,反而可能会因饮用太多老火汤,而带来营养过剩、尿酸高等风险。而合理膳食的情况下,每天食用的食物已可为人体带来充足的所需元素,所以服用保健品、营养品更无必要。
此外,青少年也不适合饮用、食用过多的生冷类水果、各类饮料、乳酸饮品,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及糖分、热量摄入过多。
(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