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历史背景来考究,西江流域当是岭南文化的起源地。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饮食起居,西江自上而下,广泛流传岭南文化的故事,留下数不清的岭南文化瑰宝。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西江沿线城市,人烟密集。有了人,就有浓厚的岭南生活气息,有了独特的地方美食。
西江流经三水,属于中游地段,饮食也开始有了更细微的变化。较上游口味更为清淡,更为养生。在白坭,饮食起居也是应时令变化而变化,正如眼下,秋冬交替,天干物燥,各种晒制品应运而生。
俗话说“秋风起,食腊味”。秋高气爽,正是腊味飘香的好季节。各餐饮店也把看家晒制绝技拿出,忙着晒腊鸭的,晒腊肉的,晒鱼干的。无独有偶,波子角的富兴隆农庄鸭扎腊鱼干,让我再次领略了白坭传统美食的风范与手工的精湛。
白坭鸭扎腊鱼干倍受食客的追捧,还得先从此物的人文典故讲起。白坭自古文教兴盛,人才辈出。相传明代以来,陈氏宗祠进士、举人不胜枚举,成为岭南首善之乡。这些人居官一任,都远在他乡。家中亲人为了解乡愁,到立秋后的农闲时节,用本地泥鸭宰杀,取鸭下巴锁骨一截,切成段,用腊肉,鸭下铲、鸭肝片,鸭肠,采取独特的方法腌制晾晒,捆扎而成。时日一到,几种肉味融在一起,味道奇妙。只要吃了它,就能解乡愁,化乡思。
富兴隆农庄老板娘英姐介绍,鸭扎腊鱼干看似简单,实则程序繁杂。食材要精选,首先得找材料,鸭是本地的泥鸭,属于传统鸭种。此鸭在农家饲养三个月左右,用蔬菜和谷子喂养,日常可在鱼塘里圈养。饲养时间再长一点的鸭子的鸭肉则老气,没有鲜嫩的口感。
泥鸭宰杀后,去毛、清洗,然后晾干水份,斩件备用。然后用一个瓦缸配制酱汁,腌制八小时左右,捞起,置于阳光下暴晒。要连续晒一个星期左右,至鸭肉完全干透,外表呈黄珀色,晶莹剔透,十分光泽。再把鸭干、切好的腊肉块,用鸭肠捆扎而成。再晒一天左右,让几种肉食味道浑然一体。待到食客点菜的时候,再配上西江鲩咸鱼干,用盘子装好,置于隔水的蒸笼上面,蒸十分钟左右,即可出笼上桌。
鸭扎腊鱼干散发醇厚香气,极易撩动食客的味觉。经过蒸笼后,一些油腻的角质融解其中,放入嘴里,咸而不淡,油而不腻,入口嚼咀,筋道有味。加之鸭肉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钾、铁、铜、锌等矿物质的含量也很高。亦是秋食之极品,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消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秋燥之时,最有益。
最开心的莫过于吃了以后,还可以买点鸭扎腊鱼干回家。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自家品尝,君可随意。
(谭旭日,湖南省作协会员,佛山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