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咳嗽多发季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肖瑶认为,患者可多食健脾温肾食物,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角度看,咳嗽有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寒咳表现为白痰、舌质淡红苔白、大便稀;热咳表现为黄痰、舌质深红苔红、大便干燥等。“但不能只通过这些症状就下论断,还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咳嗽类型。”肖瑶说。
“其实很多市民对区分寒咳、热咳存在误区。”肖瑶说,市民普遍认为白天咳嗽为热咳,晚上咳嗽为寒咳,“晚上咳嗽,只能说明患者体内的湿气重,这其中又分为湿热和寒湿,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诊断。”
肖瑶说,咳嗽多是由肺虚、脾虚、肾虚所引起。其中,脾虚及肾虚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秋冬季节,老年人更需注意保暖,多吃健脾温肾食物,如羊肉汤、党参汤等。同时,还需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做到早睡早起。此外,保持心情舒畅也十分重要。
患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忌吃甜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热咳患者可用枇杷叶、南北杏、川贝、鱼腥草等煲汤;寒咳患者可多吃温性的生姜,如生姜煎鸡蛋、姜汁蜜糖等。若无法区分寒、热咳,患者可使用通用食疗方,如使用川贝、南北杏煲汤。若给孩子服用,还可放入地龙干,增加化痰功效。
珠江时报讯(记者/林海岚通讯员/黄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