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但也是一年中最需要顾护阳气的季节。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医师戴伟春提醒,夏季时若消暑过度,容易损耗人体内的阳气,造成阳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要维持阴阳平衡,但因为‘阳气是生命之火’,所以应以保护阳气为主。”戴伟春说,人体维持机体代谢、正常的呼吸、消化,以及保持机体活力等都离不开阳气的作用。
夏季本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但由于人们过度消暑,夏季又成了人们出现阳虚症状较多的季节。戴伟春告诉记者,在最近诊症的过程中,发现有40%左右的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阳虚症状,如畏风、胃口差、大便不畅、寒湿较重、易疲倦、易患感冒,甚至出现怕冷、手足冰凉等情况。“这很大程度与夏日过度喝冷饮、吃寒凉食物和使用空调等行为有关。”
他提醒市民,夏季消暑的时候,要注意顾护机体的阳气,让体内的阳气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根据“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戴伟春说,“姜有补阳气,使阳气升发的作用,所以上午或者中午的时候,用几片生姜泡水喝,在保持阳气、提升身体免疫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他提醒,姜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体寒及正常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喝一些,但本身属于燥热体质的人就尽量少喝。
另一方面,如果体内阳气过重,身体也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上火后,可以适当吃苦瓜、丝瓜等偏凉的食物清清火气,也可选择吃一些平补、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材,如莲子、赤小豆、芡实等。
此外,戴伟春特别提醒,夏季消暑要适当、有度,顾护好体内的阳气。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雪糕、冷饮等应尽量少吃,吹空调时也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因为寒气进入体内会损耗阳气,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夏季时也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饮食清淡,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