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佛山一夜入冬,气温骤降,热腾腾的火锅成为不少市民聚餐的首选。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一群人围着打火锅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吃火锅的确过瘾,但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尤其是要坚持生熟分离,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吃得开心、吃得安心。
市民要做好“选、煮、吃”
选。
市民应选择证照齐全、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较高的火锅店。同时要注意观察火锅店的通风设施,使用煤气或木炭来打火锅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在家打火锅,消费者在购买火锅底料时,应选购标识说明完整详细的产品,要仔细查看配料表,看其是否明确标明不含防腐剂。鉴别的方法是,先闻一闻,拿手掰一掰,掰不动的话,一般里边就添加了石蜡、食用胶。另外,掺加了石蜡、食用胶的火锅底料,温度在50度到60度才能化开,而正常的火锅底料大概20度到30度就能自动化开。
煮。
肉类等食材必须充分煮熟煮透,方可食用。食品原料应彻底洗净,煮食前应确保已完全解冻,蔬菜洗过一遍后应再浸泡于清水中半小时以上。鱼类应除去其内脏;肉片尽量切薄,防止涮煮时存活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火锅每次加添水或汤汁后,应待锅水再次煮沸后才继续煮食;水产品应放在沸水中烹煮最少五分钟;畜禽肉中心温度须达70℃,并持续烹煮最少两分钟,待肉质颜色变白,方可食用;慎用海鲜产品、四季豆、野蘑菇、鲜黄花菜等食材,防止食物中毒。
吃。
吃火锅时要坚持生熟分离,要分开使用两套筷子和餐具,以免吃进病菌或者寄生虫卵。避免在桌上摆放过多食物,造成交叉污染;尽量采用分餐方式就餐,使用公筷、公勺,避免用个人使用的餐具在公用的餐盘中夹取食物或为他人夹菜。市民应注意均衡饮食,不宜过量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
火锅店要严控“油、肉、料”
油。
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和食用油的管理,使用预包装食用油,不采购、不使用不合格油脂,使用一次性锅底,规范餐厨废弃油脂处置。
肉。
严格执行肉类及其他原材料的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有关规定,确保食品原料和食品相关产品来源可追溯。
料。
加强火锅底料和蘸料的管理,禁止添加罂粟壳、石蜡等非食用物质,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同时火锅店还要做好餐饮具、食品用工具容器消毒工作,保持场所清洁、卫生,定期检查店内通风设施,保持就餐场所空气流通,确保市民吃得安全放心。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火锅店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同时配合做好中毒者的救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广大市民应立即拨打12331、12345向禅城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保留好就诊记录。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黄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