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来袭,医生提醒别做“熬夜君”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7-09-29
分享到:

  金秋送爽,可是,冯先生却烦恼万分,最近他双下肢灼热疼痛,影响行走,夜间痛得睡不着,自己的小孩也出现了眼睛充血、红痛干涩、咳嗽,一家人感觉都不好了。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卢昉副主任中医师指出,冯先生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孩子的问题是结膜炎,与熬夜有很大关系。原来小孩作业多、确实熬夜多时了,冯先生自己常吃辛辣燥热食物、喝酒也经常很晚睡。

  那么为什么秋天一到,熬夜对身体带来的影响会加重呢?原来是秋老虎来袭啦,燥邪入侵人体而造成的。

  秋天易干燥,谨防燥邪入侵

  卢昉副主任中医师解释,中医根据五运六气,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秋为金运,始于白露前一周,终于立冬后4天,主燥。南北方地域有差别,北方燥气来得早些,南方燥气到得晚一点,所以“秋天”并非从“立秋”开始。“如一个地方的人均有咽痒易干咳、皮肤干燥、鼻腔干燥、早起嘴唇干燥等情况出现,才可判断燥气已至。”卢昉说。

  秋,属阳明燥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卢昉说,秋季以“燥”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燥易伤肺津,秋风一吹,皮毛口鼻受之,易出现口舌、鼻腔干燥,喝再多的水依然觉得咽干舌燥的;肺主皮毛,还可见皮肤干燥、皲裂,用润肤露依然不见改善; 不少人还会有眼睛干涩、头发干燥等症。其二,肺属金,秋季主燥金之气,同气相求,内外感应,故秋燥之气最易伤肺。秋燥之时,易患肺系疾病,出现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甚至咳吐粘痰带血等。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感受燥邪,也易出现大便干燥。

  燥邪侵人体,调理从睡入手

  《黄帝内经·素问》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文中指出了秋风劲疾,不遵循自然的道理,容易得病。是说秋季讲究平和,要活得温润。那应该如何应对这恼人的秋燥呢?

  卢昉表示,首先要做到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秋季丰收,天气肃杀,温度不低,秋风燥急,熬夜阴伤的人就容易感受燥邪,百病丛生。预防疾病的关键是养阴,首推睡觉。”卢昉说,秋天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地面阳气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重要的养生方法。

  其次,要多喝水、多喝粥。卢昉说,秋天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因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卢昉建议秋季每日要比春季多喝水500ml以上。还有就是在吃上花功夫,治燥两大原则为“凉”与“润”,平时可适当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山药、梨、银耳、蜂蜜等。莲子百合汤也是除秋燥的好帮手,加上枸杞中和银耳的凉性,起到更好的滋润作用。

  另外,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卢昉提醒,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最后,秋天正是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天气渐凉之时,应少吹空调,少开电扇,少吃生冷。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常吃生冷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文/佛山日报记者王紫君通讯员邓筠相关链接

  缓解秋燥,梨有哪些吃法?

  梨有很多种吃法,不同的吃法有特别的作用,生吃清热效果好,能明显解决咽喉干痒、声音嘶哑的症状,榨汁喝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下面推荐三种吃法:

  1.蒸熟

  这是一种传统的食疗补品,先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并切块;再把川贝母细粉(3克左右配1个梨)及适量冰糖放入梨中,再把梨放在蒸锅里,大火蒸45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这种吃法不仅润肺,还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周围亲朋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话,尽可以放心食用。

  2.榨汁

  把生梨去皮、去核,用榨汁机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再与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常饮此汁可以润肺生津、利咽开音。

  3.煮水

  这种方法制作简便,把生梨切片,再与冰糖、银耳一起放入沸水锅中熬煮,可以起到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平时也可以把其当做甜点食用。

  推荐三款食谱

  梨子粥:梨2个,洗净后连皮带核一起切碎,加大米100克和水煮粥。梨子粥具有明显的润燥功效,在秋季可以多吃。

  百合梨粥: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梨洗净切块后加水煮,八成熟之后加适量冰糖,吃梨喝汤。此汤品可以去痰热,滋阴润肺,对嗓子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红枣炖梨:红枣10个,梨1个,冰糖适量,一同煮熟后服用,具有润肺健脾的功效。

  同时,专家提醒,梨性寒凉,不宜吃太多,否则会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弱的人群不宜多食,尤其不要多吃生梨。体质虚寒、寒咳、腹部冷痛和血虚者不宜生吃,否则易伤脾胃、助阴湿。

  整理/佛山日报记者王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