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款养生膳食助你缓解春困

来源:珠江时报 时间:2017-03-29
分享到:

 

  古诗云:“春眠不觉晓。”春分前后,天气暖意融融,黑夜缩短,但大多数人还未从冬季“早睡晚起”的作息中回过神来。医生建议,此时可通过运动、饮食等方式助肾补肝,不仅缓解“春困”,还能为一整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春分应规范作息预防失眠

  “春眠不觉晓。”一句朗朗上口的诗文,道出大家在春季的普遍感受,背后也蕴含着医学上的机理。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传统康复区长、副主任中医师李冠豪解释道,春分属仲春,气温回升,气压较低,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

  其中,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的血液、氧气相对减少,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因而显得反应迟钝,同时易感疲劳。再者,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步北移,白昼变长,黑夜缩短,所以人们睡眠时总会“不觉晓”。

  早晨“不觉晓”,与春分时节晚上易失眠也脱不了干系。这个时候人体内肝气旺、肾气微,晚上失眠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失眠之因,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心肾。心火不下通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阴阳失交水火不济,则彻夜不寐。”李冠豪表示。

  因此,春季要遵守自然界的昼夜节律,以及自身机体的睡眠规律,规范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平衡饮食结构,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失眠发生。

  此外,失眠患者应尽量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避免机体受到更大侵害。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雨水较多,易生湿,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清晨可早起散步半小时

  春分时节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

  比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最好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性寒偏凉,吃后有损脾胃引起脘腹不适。如果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可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自春分之日起,天气开始回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开始增多。外出运动时,应放松心情,欣赏草木生长之趣,为一整年的好身体、好情绪打下基础。

  趁着天蒙蒙亮时,可早些起床散步,或走路上班、上学。“沐浴初生的日光,踏着随意的步伐,呼吸草木萌生时最新鲜的氧气,以半小时为宜,可助力机体少阳之气的生长。”李冠豪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大风、大雨或雾霾天气不适宜外出运动,人们应谨慎出行。民间谚语有云:“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市民还应关注天气预报,谨慎选择出门的着装。总体而言,衣着应柔软舒适,尽量宽松,腰带可做装饰用途,不宜紧紧勒着腹部,否则不利于全身气血的生发。

  无论外出还是在家,市民都应尽量保持心情的舒畅,让各经脉之气运行顺畅。逆反而上的大怒,容易引起人体运行滞涩的忧郁,人们应尽可能保持和平愉快的意念,不要折逆春阳生发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