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吃姜可祛湿治“春困”

来源:珠江时报 时间:2017-04-11
分享到:

  最近经常犯困?身体特别沉重?这或许是人体湿气导致的“春困”。春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不仅环境潮湿,人体也容易困湿。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体内的湿气就会演变成湿热。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主治医师戴红芳建议,春季多喝祛湿汤水,可以赶走湿气,对抗“春困”。

  湿气重影响人体代谢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人体内的湿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湿”,另一种是“内湿”。“现在春季雨水多,环境潮湿,湿气容易入侵体内,致使人体代谢能力减弱,出现各种症状,这就是‘外湿’。”戴红芳介绍说,经过一个冬季的长时间大量进补,不少人的脾胃等脏器受到了伤害,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影响了人体的代谢能力,让水分代谢失调,尤其是本身就脾虚的人,对体内湿气的代谢能力就更差了,这就是造成“内湿”的原因。

  空气湿度大,会影响空气流通,同样的,人体湿气重,也会影响新陈代谢能力。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人体会出现各种症状。戴红芳说:“春季人体湿气重有多种表现,例如,早上一觉起来会觉得眼睛肿胀,看东西不清晰;身体沉重,容易犯困,精神匮乏;小腿到脚部肿胀,像泡在水里的感觉;舌苔厚白;大便粘厕所等。”

  “湿气重还会表现在皮肤上,油性皮肤的人脸部容易泛油光,而且这个时候脸部特别容易长痘痘,尤其在清明过后,长痘痘的症状就更加明显了。”戴红芳说,皮肤瘙痒、长湿疹等也和湿气重有关系。

  春季多喝祛湿汤水

  季节变化影响着人体内脏的健康,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人体内脏养生要分季节。“春天重在养肝、健脾胃,通过祛除体内湿气,维持良好的新陈代谢,达到保护肝脏和肠胃的目的。”戴红芳说,春天阴雨绵绵的天气,加上清明时节容易让人产生悲伤、忧郁的情绪,会容易伤肝。

  春天,人们在饮食上应该遵循清淡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煮菜的时候要控制好油和盐的量,应该煮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得过饱以致加重肠胃负担;同时,多吃燕麦、豆类等粗粮,蘑菇、紫菜等菌藻类食物,以及叶菜、水果等。”戴红芳还建议,这种天气广东人都应多吃姜,可以用来煲汤、煲粥,也可以切片晒干后嚼着吃,“姜性温和,不会燥热,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它的辛辣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湿气。”

  同时,姜还可以泡茶喝,在中医看来,上午喝姜茶可以“养阳”,特别适合女性及胃寒的人。她还介绍,春天喝菊花茶、茉莉花茶也可以养肝,而且这两种花茶都比较平和。

  除了喝花茶,戴红芳建议市民,春天祛湿还可以多煲汤水来喝,如霸王花煲薏米扁豆,是市民最为熟悉的祛湿汤水;橄榄陈皮煲瘦肉,对于皮肤瘙痒很有帮助;灯芯花赤小豆煲鲫鱼,尤其适合心烦、睡不好觉的人饮用;五指毛桃煲鸡爪和猪脊骨,五指毛桃可以吸油,煲出来的汤水不会油腻,特别香甜。

  要驱走“春困”,不仅要吃得好,而且要睡得好,戴红芳提醒市民,要睡好子午觉(夜间11点至1点、中午11点至1点),不要熬夜和过度疲劳;而且要多运动,通过排汗,祛除湿气。

  文/珠江时报记者邓海莹

  通讯员梁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