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栗子不秋天!栗子应该这样吃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7-10-18
分享到:

  不知不觉栗子又悄悄来到大家身边,糖炒栗子的香甜,煮栗子的软糯,无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光看那金灿灿的果肉足以令人垂涎三尺。

  佛山市中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潘永主任中医师介绍,栗子也称板栗,属于坚果类食物,含有大量碳水化物,以淀粉为主,每100克干品碳水化物含量为78.4克,与谷类相当,煮熟后也有46克;其蛋白质约占5%,脂肪含量不高,只占1.5%。正因为栗子中含有的淀粉部分是抗性淀粉,所以饱腹感比较强,同时它富含碳水化物,故能提供较多的热能,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比较适合秋冬季节食用。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中医认为,栗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又被奉为“肾之果”。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折伤肿痛等症。《本草纲目》称,板栗“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日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

  潘永主任中医师提醒,作为一种食物,不应过度夸大其治疗的效果,任何好的食物应适量进食。虽然进食栗子后不易产生饥饿感,但因其蛋白质含量较谷类低,且含较多的抗性淀粉,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能把栗子当成主食,肥胖者、容易腹胀或便秘的人群也不宜多食用。另外,栗子的升糖指数为60,属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故糖尿病者也应慎食。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

  文/佛山日报记者王紫君通讯员黎嘉虹

  相关链接

  配搭合理美味可口

  除了常见的糖炒栗子和水煮栗子,栗子也可搭配其他材料制成餐桌上的佳肴。

  淮山栗子粥

  材料:栗子(鲜))100克,粳米60克,山药(干)30克,红枣(干)15克,姜5克,盐2克。

  做法:

  1.将栗子去皮与淮山(山药)、生姜、红枣、粳米洗净;

  2.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强筋养血。适用于肾虚腰酸背痛、下肢无力、脾虚泄泻等症。

  栗子冬瓜煲老鸭

  材料:鸭1500克,冬瓜300克,栗子(鲜)200克,陈皮3克,姜4克,盐3克。

  做法:

  1.栗子去壳,剥去褐色薄皮,洗净备用;老鸭冲洗干净,切成大小适中的块;陈皮用清水泡软; 冬瓜洗净切薄片备用。

  2.把切块的老鸭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然后捞出,洗净血沫。

  3.锅中放八成满的水,将老鸭、栗子、冬瓜、陈皮和姜片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开,再改为小火煮2小时;最后在汤里调入盐就可以出锅了。

  功效:此汤有健脾开胃、滋阴补肾、去湿消肿的作用,适合脾肾虚、精神疲乏、腰脚无力、食欲不振者。(整理/佛山日报记者王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