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养生宜温补 选好食材防感冒

来源:佛山日报 时间:2017-11-29
分享到:

  “小雪”时节,虽然地处南方的佛山不会飘雪,但天气也是越来越冷了。医生提醒,小雪时节养生适宜温补。

  冬藏进补选好食材

  小雪时节空气的湿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会有所改善,但从这个节气开始,经常刮东北风,天气较寒冷,因此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做好御寒保暖措施,防止感冒、胃肠道、心脑血管疾病。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邵丹丹副主任医师介绍,冬季养生的重点是调养肾之阴阳。小雪季节适宜加强饮食治疗,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特别是阳虚体质,手足不温的人。温性食物有核桃、葡萄、栗子等,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邵丹丹表示,小雪时节有许多食疗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身体保健非常有益,有温肾助阳的效果。如用当归15克、龙眼肉、枸杞子适量煲羊肉。也可以用桑寄生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淫羊霍)10克煲茶或加肉煲汤也可以。还可以用“二仙汤”(仙灵脾、仙茅)各5克煲茶或加肉煲汤也有很好的益肾效果。

  秋日还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较高,且又含大量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颇为适宜。莲藕有滋补气血、滋阴补肾之功效。莲藕与花生百合雪耳麦冬煲糖水或者与秋天肥美的鲤鱼煲汤都是深秋养生极佳的汤品。

  少辛清内火,保暖防感冒

  邵丹丹提醒,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天由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许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少吃辛辣、油腻,多喝汤水。如吃银耳、冬瓜之类。寒冷天气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胡萝卜等。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此外,入冬后更应注意早睡不要熬夜,适当做些体育锻炼,运动养生,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小雪后刮北风的机会越来越多,外出时最好能戴顶帽子和围巾,保护阳气,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

  相关链接

  冬季养生暖身家常汤水推荐

  根据气象学入秋标准,连续5日平均气温平稳下降到22℃为入秋,如今佛山已经成功入秋,更有直接跨向冬季的趋势。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卿璐芝主治医师推荐了几款适合秋冬季节家居养生的暖身汤水,有兴趣的市民可自行尝试制作。

  清汤羊肉

  食材:羊肉750g,当归6片,生姜一块(切5~6片),红枣4~6粒,玉竹3~4片,杞子10g 

  制法:羊肉、当归3片一起飞水,去当归,将飞水后的羊肉、另外3片当归以及玉竹、生姜、红枣全部放入汤煲中,加水1.6升,大火煮滚后撇去浮沫,小火煲约40~50分钟,最后5分钟放入杞子,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散寒温阳补血

  不适宜人群:阴虚火旺者

  西洋菜扇骨汤(约4人份)

  食材:西洋菜750g,扇骨350~400g,红萝卜半只,小麦一把(单手握),姜4~5片,蜜枣1粒

  制法:洗净西洋菜、扇骨后,西洋菜、扇骨分别飞水,红萝卜切块,将食材全部放入汤煲中,加水1.8升,大火煮滚后撇去浮沫,小火煲约40~50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清燥润肺

  不适宜人群:备孕期女性

  养生煲

  食材:鸡脚6只,猪月展或扇骨250g,玉米1个,红萝卜半只,马蹄2个,淮山200g,红枣6~8粒,小麦一把,姜一块拍扁

  制法:鸡脚、猪月展(扇骨)洗净后一齐飞水,玉米、淮山切段,红萝卜切块,鸡脚、猪月展、玉米、红枣、小麦、姜一起放入汤煲中,加水1.8升,大火煮滚后撇去浮沫,加入马蹄、淮山、红萝卜小火一齐煲40~50分钟,少许盐、味精调味。

  不适宜人群:无明显不适宜人群

  (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严小玲、张晓辉)